
從王維一律看近體律的包容性
凌澤欣
先來看看王維《終南別業》之格律:
平仄平仄仄 孤平
中歲頗好道,
仄平平平平 三平
晚家南山陲。
仄平仄仄仄 孤平
興來每獨往,
仄仄平仄平 三四字互易
勝事空自知。
平仄仄平仄 孤平
行到水窮處,
仄平平仄平 孤仄
坐看云起時。
仄平仄平仄 三四字互易
偶然值林叟,
平仄平平平 三平
談笑無還期。
王維此律,吾見編于蘅塘退士孫洙《唐詩三百首》73頁3卷五言律詩部分,清人屈復《唐詩成法》稱“此(詩為)律中帶古法”。依近體詩律而言,其押韻、粘貼、對仗都合格,但就其“平仄”聲調來看,卻大大的不合格,尤其是所謂的“孤平”“三平”與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所要求的“平仄”論調格格不入。
《終南別業》抒發了王維閑適、恬怡、淡泊、隨遇而安的情懷、是成就其為“詩佛”的一流詩篇之一。
歷代名家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我們選部分來學習一下:
一、元?方回:右丞此詩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
二、明?陸時雍:五六(句)神境。(《唐詩鏡》)
三、明?唐汝詢:此堪號“結廬在人境”競爽。(《唐詩解》)
四、清?顧安:“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卻句句是別業。(《唐律消夏錄》)
五、清?焦袁熹:“勝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詩有兩字訣,曰“無心”。(《此木軒論詩匯編》)
六、清?張謙宜:一氣貫注中不動聲色,所向愜然,最是難事。古秀天然,杜不能爾。(《繭齋詩談》)
七、清?沈德潛:行所無事,一片化機。末語“無還期”,謂不定還期也。(《唐詩別裁》)
八、清?王文濡: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氣相生,不分轉合,而轉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筆。
以王維此律而論,見近體詩雖有律可循,但也有它的可變性和包容性。這一律體再一次佐證了李樹喜先生《“孤平”是個偽命題》的正確性。其實,類似王維《終南別業》律體并非孤例,歷代大詩人類同詩例多多。
且舉李白兩首為例:
1、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平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孤平
蕭蕭班馬鳴。
這首五律第三句“此地一為別”,第七句“揮手自茲去”皆為孤平。 且對仗在一三聯,并非在常規的二三聯。
2、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孤平
西下峨嵋峰。三平
為我一揮手,孤平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孤平
秋云暗幾重。
這首五律第二句為三平尾。第一句、第三句、第七句皆為孤平。第五句三四字(聲調)互易。
我一再認為,前人吟詩既守格律又不做格律的奴隸。我們以蘅塘退氏編輯王維《終南別業》這首五律為證,再次見識到古人在做詩和選編詩集時,首認其意,次認其律,以律讓意而不以律壓意。即便失之所謂的“律”,只要詩意好,則認定其詩并存其稿。因此,我們今天在創作或選編詩稿時,亦應當不以律為桎梏,而應當以意為先,以律為次。
(釣魚臺主人于欣園)
作者簡介:
凌澤欣,字欣慰,號釣魚臺主人,巴渝人氏。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評論委主任;《詩詞百家》《云帆詩友》《詩刊》前子曰社顧問,中國凌門詩社名譽社長,重慶市詩詞學會第四屆、五屆會長。出版《中華詩詞格律及寫作常識講義》《中華對聯入門簡明講義》《凌澤欣詩詞三百首》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