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立體敦煌 文保專家孫志軍來渝揭秘千年文明基因
2025-07-25 11:29:06 來源:重慶文藝網

7月24日晚,南岸區精典書店內座無虛席,由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與湖南美術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大敦煌》主題文保讀書會”在此拉開帷幕。這場以“發現敦煌的山水格局和文化遺存”為主題的活動,讓讀者透過鏡頭與文字,觸摸到敦煌跨越千年的文明溫度。

活動特邀《大敦煌》作者、敦煌研究院藝術研究部副部長孫志軍擔任主講。擁有四十一年敦煌研究經歷的他,以“景觀文本”為鑰匙,解析了這部耗時多年打造的視覺史詩。書中200余幅影像覆蓋三萬平方公里敦煌疆域,從祁連山冰川到雅丹風蝕地貌,從莫高窟壁畫到普氏野馬棲息地,構建起超越傳統文獻與口頭敘事的“第三維度”認知體系。

“敦煌的每一粒沙都藏著文明密碼。”孫志軍結合親身經歷,講述了景觀背后的文化深意:祁連山融水孕育的綠洲走廊,不僅是絲路商旅的棲息所,更催生了文化與商貿的交匯;干旱氣候意外成為壁畫的天然守護者,而古代灌溉渠系與烽燧則刻下人類與自然對話的印記。他特別展示了鳴沙山治沙成果——通過工程與生物措施,流向莫高窟的沙流量減少85%,讓聽眾直觀感受到當代文保工作的延續性。

對話環節中,敦煌研究院北石窟研究所學術顧問李晉與孫志軍展開深度對談。兩人從《推沙掃窟重飾功德記》的千年守護傳統,談到“數字敦煌”的現代傳承,揭示出敦煌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碼。現場展示的敦煌文書、石窟解剖圖等珍貴素材,讓讀者看到景觀文本與文獻記載的互文關系。

此次讀書會不僅是一場文化分享,更開啟了公眾認知敦煌的新維度——當景觀成為可閱讀的文本,這座文明寶庫的密碼,正等待更多人去解鎖。

文圖/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