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我相信永恒就是這個樣子的(詩九首)
2025-07-23 16:09:05 來源:重慶文藝網

文/嶼夫

 

每次仰望,都見到片新的天空

云彩是不同的,顏色也發生著演化

光影如最多動的孩童

剎那的安穩,亦非常難得

然而啊

我卻相信,永恒就是這個樣子的

這即為永恒

 

窗外,仿佛一座藝術館

善變的景象,回眸間便改了性格

氣質迥異,風姿百轉

任何一次凝視,皆新的流派

然而啊

我卻相信,永恒就是這個樣子的

這即為永恒

 

我更加相信,只要土地在,種籽在

永恒的美就在歲月里熠熠生輝

 

花開時候好讀慷慨與青春的文字

 

花兒開時,我不在現場

恍若忽來的夢,苦思冥想它的誕生

前世該長在雪地

高山之陽,流水之畔

或者,是往年走進戈壁沙漠

感動自己的

那枝生命力頑強的著名的花兒的輪回

 

遇見,是奔赴,是幸運

乃今生必會有的緣,一種慰藉

一番覺悟,一點告誡

也許已經歷了多少次的錯過

在該見的時間啊

曾失之交臂,也未嘗惋惜與難過

因為麻木,和無知

 

昨晚的山風,把這本書翻得嘩啦啦響

花下,好讀慷慨的青春的文字

那株翠綠的飽滿的野草呵

 

那株翠綠的,飽滿的小草

透出抖擻的精神

傳遞著大地的溫暖,天空的愛撫

 

許是花工們過于忙碌

野草,頂著花蕊在草坪撒歡

瘋長起來

又漸漸伸向了路面

牽旅人的衣裳,草籽沾上褲腿

搬運到遠處,灑落生根

延續頑強的草命

不能想象,沒有草叢的曠野

 

那株翠綠的,飽滿的小草

透出自信的精神

帶給我大地的溫暖,天空的愛撫

 

去觀錢塘潮,去伴咆哮的壺口

 

時間飛逝,已開啟倍速的感受

似乎鳥兒也減少了

從我的眼前,掠過的次數

書頁的翻動變得緩慢

花朵凋謝之后,遲遲未結出新的花蕾

那曾經的美貌啊

漸漸模糊

 

香爐里的香,何時悄然熄滅

裊裊的輕煙散盡

柴燒茶杯,寂寞到結塵

幾袋過期咖啡,只包裝依舊漂亮若魅

苔蘚呵,侵蝕地面

路雜草交織

適合小心翼翼的步履

 

是誰在呼喚我,千萬勿關閉心的門扉

去觀錢塘潮,去伴咆哮的壺口

 

祈愿明天的大地真正寬廣無礙

 

我們對光陰,胸懷激烈的情意

長久的樂觀以待

一直來到暮色蒼茫時分

路上遇見的人,多似移動著的雕像

刻刀痕跡

讓面貌恍如青銅色

包漿雖渾厚,卻殊少溫潤的氣息

 

童椅中的,母親懷抱的嬰兒

綻露赤子之笑

毫無心機的純真令人疼惜

遙想他,或她的一生

祈禱明天的大地,真正的闊廣無礙

明天的宇宙,任由旅行

敲響所有未知的門

 

愿好運,一切幸福降臨給他們

而長者得以慈祥的凝眸

一朵花可以擁有千萬種美麗

 

山嶺上的花兒,氣韻嫵媚

愛你的人啊,要把晨曦,正午的燦爛

夕陽,星辰的光芒

賦予你,還將赤橙黃綠青藍紫

全部的顏色給你

一起創造綻放的奇跡

 

她呀,具備無比的想象力

突破了束縛,自由自在地訴說與描繪

一朵花,可以擁有的千萬種美麗

詠嘆普通生活

點綴煙火氣,撫慰焦慮

開掘喜悅感的深度

 

大自然的尋常里,無窮盡的審美趣味

求索者,乃因頓悟心心相印

 

當時,我剛走到樹底下

 

路的右側,草地旁的樹叢里

鳴叫得暢快的鳥兒,如忽然卡住咽喉

那一聲沒有叫出來的

猜想,究竟要表達什么樣的心情

綠葉上的露水

滴落下來,濕了我的臉頰

 

當時我剛走到樹底,剛仰起頭來尋找

隱在枝椏中,暫歇歌唱的小鳥

 

影子,略微可見朦朧的一團

是你嗎,不會沮喪吧

或許準備重新開口,腔調更婉轉悠揚

可能醞釀一篇新的詞曲

為度夏的人們

添幾分清歡,稍解酷熱天的煩躁

 

當時我剛走到樹底,剛仰起頭來尋找

親愛的,你真的已有十分美妙

 

執彈弓的少年

 

彈弓正指向的樹椏間

看見了,那只在熾熱的陽光里

瑟瑟發抖的鳥兒

驚恐萬狀,歌唱戛然而止

寂靜無語降臨

屏息

 

等待下一秒,羽毛飄零的情景

哀鳴會傳過來嗎

 

贊美啦,小小少年

轉移目標,瞄準地上的空酒瓶

引弓待發時

周圍的人們滿懷興致

鼓起掌,講述這個孩子的

故事

 

等待下一秒,鳥兒從天空飛過

報告萬物和諧的消息

 

夏日的小品

 

小狗可樂,守在碗邊

老朋友小麻雀,高踞在亭檐

它們圍繞著食物

展開了博弈,演出每日的駐場之戲

你來,我趕,直撲上去

你追,我飛,一躍枝頭

 

不依不饒,相互凝視交流

似乎也有情意綿綿

從此后,它們開始過起神圣的生活

倔犟的矛盾

純粹的,只為營養攝入

若產生些依存的自覺

 

對峙,周旋,得意,與惜敗

引來滿天星辰

 

作者簡介:

嶼夫,本名劉小平,又名羅追加措。修習詩歌的“居士”,常以分行的文字對話心緒,喜于詩歌的“爐膛”邊感覺生活的樂趣,在詩家語中領悟美的真諦。作品散見于《詩刊》《紅巖》《重慶詩刊》《散文選刊》《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