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音樂 | 一曲鄉愁與振興的時代回響 重慶“村歌”《我愛家鄉朝陽村》唱響美麗家鄉
2025-07-15 20:08:17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徐云卿)“歌曲以樸素流暢的旋律,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通過具象的鄉村意象與細膩的情感抒寫,既呈現了農耕文明的集體記憶,又折射出當代新農村建設的鮮活氣息,堪稱一首兼具藝術性與現實性的鄉音佳作。”7月14日,由萬州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何真宗作詞,知名作曲人歌奴作曲,歌手小琢演唱的“村歌”《我愛家鄉朝陽村》MV發布,很快引起廣大村民和音樂人的關注和好評。

村歌作為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鄉村歷史、民俗傳統與集體記憶,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媒介。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村歌創作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凝聚村民共識、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歌曲《我愛家鄉朝陽村》的詞作者何真宗,是萬州區武陵鎮朝陽村村民,還是著名的“打工詩人”“農民工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該歌曲創作于2018年,曾引起眾多村民聆聽和關注。”何真宗說,給歌曲拍一個MV是他多年的期盼。幾天前,他帶著攝影組回到家鄉,在鎮政府和村委會的支持下,終于完成了心愿。

歌詞“好山好水”的直抒胸臆奠定基調,通過“傳說”“炊煙”“山路”等意象構建起原鄉圖景。從“山路”到“公路”的嬗變,揭示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影響——不僅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改善,更催生了思想觀念的革新。

“作品巧妙平衡了懷舊與展望的情感張力。”作曲人歌奴贊嘆道,歌曲在追憶“媽媽的叮嚀”與“爸爸的煙袋鍋”時,詞作者并未沉溺于田園牧歌式的想象,而是以“葛根滿山坡”的產業興旺、“地里結出碩果”的生態農業,展現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既保留著“含情脈脈”的鄉愁眷戀,又彰顯著“為夢想拼搏”的進取姿態。

歌曲中的“朝陽村”還承載著巴渝文化的集體記憶。對黃葛樹、葛根等地域符號的強調,既是對“地方性知識”的保護,也暗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評論家王美春認為,這首鄉土贊歌的價值,不僅在于其藝術創作層面的匠心獨運,更在于其揭示了當代中國城鄉關系的深層命題。當“喜怒哀樂都成歌”的豁達遇見“彎彎直直牽來美好生活”的變革,作品既是對“文化自覺”的音樂詮釋,也暗含著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微觀敘事。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這種立足鄉土的文化表達,恰似一盞指引歸途的明燈,既照亮了游子心靈的歸途,也為新時代鄉村建設提供了詩意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