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羅承勇
在我的童年記憶里,烏云頂就像是一幅掛在天邊的畫卷,無論我在奉節古城的哪個角落,只要抬頭望向東南方向,那巍峨的山影和山頂的文峰塔便映入眼簾。它仿佛是大自然賦予這座古城的一座燈塔,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也守護著我心中那份對自然的敬畏與向往。
烏云頂,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與神秘。它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的永樂鎮七曜山東端,東起長江三峽夔門右岸的白鹽山,西至奉節永樂豐收村,與三峽之巔隔長江相望,構成十元人民幣的背景圖畫——夔門。重修于光緒十九年的奉節文峰塔就矗立在烏云頂上,氣勢恢宏,俯仰山川。站在塔前憑欄遠眺,東迎夔門朝陽,西送古城晚霞,群山逶迤,盡收眼底,實在令人襟懷坦蕩,塵慮盡消。
烏云頂的云,是我從小到大最熟悉也最向往的風景。它們在天空中自由飄蕩,時而濃密如墨,時而輕薄如紗,仿佛是大自然在天空中隨意揮灑的水墨,卻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律與節奏。小時候,我常常坐在古城的城墻邊,仰望著烏云頂的云,想象著它們是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那些云,像是在訴說著天地間的故事,它們或聚或散,或高或低,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在宇宙萬物的演變里,藍藍的天空中最美麗的是飄浮的一朵朵云。而烏云頂的云,更是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獨特恩賜。它們是天空最美麗最自在的寫意,是人們心靈最純凈最愜意的念想。云絲是自然最悠閑最自由的呼吸,云意是宇宙最圣潔最高尚的魂靈。不管是說“少女的心,秋天的云”比喻人的情緒多變,還是“看云卷云舒”“坐看云起時”表現和隱喻人的淡定與從容;不管是從“黑云壓城城欲摧”比喻形勢嚴峻和情況危急,還是“像一朵瑞云從藍天飛過”顯示出人生的輕松與愉快,烏云頂的云總是給予人生最美好的情緒和感受。
烏云頂的云,是大自然最靈動的筆觸。它們在天空中自由飄蕩,不受任何束縛,仿佛是在告訴我們,人生也應該像云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它們時而濃密,時而稀疏,時而聚集成團,時而散開成絲,仿佛是在告訴我們,人生也會有起起落落,有聚有散,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豁達的心,就能在變化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它們在天空中變幻莫測,卻又始終遵循著自然的規律,仿佛是在告訴我們,人生也應該順應自然,順應規律,才能在天地間找到自己的歸宿。
“云中誰寄錦書來?”“云想衣裳花想容。”烏云頂的云,是美好的象征和意念,也是一種通透的思想和寄托。在觸手可及的藍天里,用手輕輕拽下一朵閑云,隨風飄散,隨風而去,在宇宙無限的空間尋找自己的棲息地,在心靈深處的殿堂供奉自己的修行地。在生命里總有一朵瑞云為你降臨,在生活中總有一朵鮮花為你盛開,在人生中總有一曲頌歌為你而唱,在旅途上總有一種關懷為你護航。
烏云頂的云,是我心中永恒的風景。在烏云頂,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天地間最和諧的畫面。山水相依,云霧繚繞,天地萬物在這里共生共榮,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那些云,像是天地間最靈動的音符,奏響了一曲生命的樂章。
今天,我又站在三峽之巔,望著烏云頂上的天空發呆,此時此刻我愿做烏云頂上的閑云,飄浮在人生最自然最愜意最自在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