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曲藝傳承新平臺 重慶市首屆“校園笑緣”校地聯合優秀曲藝作品展演舉行
2025-06-29 19:26:59 來源:重慶文藝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6月28日晚,由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政府主辦,多所高校及文化單位共同承辦的重慶市首屆“校園笑緣”校地聯合優秀曲藝作品展演在沙坪壩區文化館5樓巴渝書場舉行,匯聚了我市七所院校的9個兼具傳統底蘊與創新表達的節目,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傳統曲藝與青春力量璀璨碰撞的文化盛宴。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張旭東,重慶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泰春,沙坪壩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郭文蔭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嘉賓出席。

重慶市首屆“校園笑緣”校地聯合優秀曲藝作品展演圓滿舉行

校地聯動 搭建曲藝傳承新平臺

曲藝作為中華文化瑰寶,凝聚著民族記憶與群眾智慧,在本次校地聯合展演中展現出蓬勃生命力。

本屆展演團結引領重慶高校大學生曲藝人才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豐富多彩的曲藝形式生動展現當代大學生良好精神風貌,涵養大學生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提升大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品格,豐富青年群體精神文化生活,讓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建設,促進校園美育發展。

出席展演的領導嘉賓與演職人員合影

沙坪壩區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本屆活動承辦單位之一,我們希望借此活動,聯動高校打造‘校園笑緣’本土文藝特色品牌。這次校地合作,搭建起曲藝傳承的新平臺,讓曲藝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催生出一條培育曲藝新秀的康莊新路。”

展演現場座無虛席

本次活動中,來自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優秀曲藝作品入圍展演,集中展示了我市近年來校園曲藝的傳承發展成果。

嘉賓對參演作品進行點評

說唱并舉 盡顯曲藝創新活力

本屆展演涵蓋相聲、快板、四川竹琴、琵琶彈唱等多種曲藝形式,說唱并舉,既保留傳統藝術的本真性,又融入校園視角的新鮮表達,展現了曲藝的創新活力。

西南政法大學元慶相聲社單俊寧、重慶逗樂坊張仲逸表演相聲《愛要有商量》

西南政法大學2020級法學本科畢業生單俊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聲是記錄時代的藝術形式。我和張仲逸同學表演的《愛要有商量》這段相聲,跟我同齡,是宋好老師2002年在大學期間創作的,表達了當時大學生對校園戀愛觀的理性思考,時隔二十多年,節目的很多內容依然能引起共鳴。今天,這個作品交到我們手上,結合當下的學生生活和熱點,翻新上演,同樣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重慶逗樂坊劉海巖表演快板《新百山圖》

快板《新百山圖》由重慶逗樂坊劉海巖改編表演,他在姚惜云原作《百山圖》基礎上,融入重慶歌樂山、南山、縉云山等地域元素,并串聯起紅巖精神,讓觀眾在韻律中感受巴渝山水的文化厚重。

重慶市曲藝團謝欣佚、張涵媛、戴鈞杰、賀演妮表演琵琶彈唱《道德模范頌》

畢業于重慶藝術學校的謝欣佚、張涵媛、戴鈞杰、賀演妮帶來的琵琶彈唱《道德模范頌》,由曲藝前輩曾祥明作詞、李靜明作曲,并經過重慶市曲藝團的專業老師給予指導。這個作品唱腔優美,表演落落大方,成為本場演出的一抹亮色。

重慶大學哥樂相聲社李家睿、田書卓表演相聲《如此AI》

重慶大學哥樂相聲社李家睿、田書卓的原創相聲《如此AI》結合學生生活,以詼諧語言呈現AI的便捷與局限,批評少數大學生過度依賴技術的惰性,立意于揭示AI是輔助工具而非替代者,呼吁人類應做技術的駕馭者,在享受AI便利時,仍要堅守獨立思考與實踐。作品兼具喜劇效果與現實警示意義。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14名在讀學生表演四川竹琴《再唱李白》

最后出場的四川竹琴《再唱李白》由西南大學音樂學院14名音樂表演專業本科、碩士研究生在讀學生共同演繹,該作品依托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早發白帝城》,經過曲藝老師鄧力、在校教師顏芬的編曲排演和組織排練,構建出“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視聽體驗。

嘉賓點評 重慶曲藝未來可期

本次展演不設獎項,以藝術交流為主,重慶市曲藝家協會、沙坪壩區曲藝家協會有關專家從全市各有關單位、院校報送的20余個曲藝作品中遴選出9個節目,作為優秀作品集中展演,并特邀三位嘉賓對參展作品給予現場點評。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張旭東點評參演作品

張旭東表示,重慶這次舉辦的首屆“校園笑緣”校地聯合優秀曲藝作品展演,讓人眼前一亮,原創作品之多,表演水平之高,應該說,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可以排在前列的。這要感謝各主、承辦單位對曲藝的關愛和大力支持,感謝每個作品的專業輔導老師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還要感謝參演的同學們課余時間在校園里弘揚傳統藝術。希望這樣的展演多舉辦,長舉辦,通過展演發掘更多的人才,使曲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讓更多的青年人愛上曲藝。

北京曲藝家協會理事、著名曲藝演員王波點評參演作品

王波談道,今天這臺優秀曲藝作品展演,無論是節目立意、作品內容,還是表演風格、精神面貌,都洋溢著大學生的青春氣息。雖然有的作品和演員還略顯生澀,但相信通過更多的打磨和實踐,同學們一定會得到有益的收獲和提高。聽聞好幾名表演相聲的學生,經常參加重慶逗樂坊的演出,這種優質社會文藝資源與高校相嫁接,恰恰體現了“校地聯合”的良好合作。

北京曲藝團優秀青年曲藝演員張碩點評參演作品

張碩說:“觀摩這次展演,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欣賞到這么多青年朋友帶來的優秀曲藝作品。雖然我比參演的同學們略年長一點,但從他們身上,居然能看到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高校應該是曲藝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同學們以此陶冶情操,增強文化自信,正如活動的主題‘校園笑緣’一樣,以曲藝在校園廣結笑緣。”

活動總導演、重慶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宋好表示:“這場演出,有近四十名高校在讀生與畢業生同臺,是重慶校園曲藝傳承和美育教育成果很好的展示。希望‘校園笑緣’這個品牌能夠長期持續地進行下去,讓曲藝在校園中真正生根發芽,播撒清新幽默的笑聲,傳遞正能量。”

活動總導演宋好與嘉賓、演職人員合影

“本次的參演者中既有‘05后’本科生,也有‘95后’博士、碩士研究生,既有藝術類專業,也有工科、理科、文科、法學等多學科的學生,這種跨學科、跨年級的創作表演生態,說明曲藝通識教育能讓更多青年接觸并愛上傳統藝術。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逐漸培育出既懂傳統藝術技法,又具創新思維的新時代曲藝人才。”宋好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