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發源)4月28日下午,由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舉辦的重慶市劇本文學主題創作“渝本計劃”2025年度編劇訓練營、2024年度編劇成長營圓滿結營;同期,由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與四川省藝術創作促進中心(四川省藝術基金中心)聯合舉辦的2025年度川渝地區戲劇編劇人才培訓班順利結業。這標志著川渝戲劇創作合作邁入新階段,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藝術創作注入新活力。

本次培訓匯聚川渝兩地100余名中青年編劇,邀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劇本》主編羊馳,著名編劇毓鉞,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張勇,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編劇馮靜,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特聘主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高城等多位一線劇作家授課,內容涵蓋專業講座、簽約編劇提升指導、集中點評等內容。
與“渝本計劃”同期舉行的“川渝地區戲劇編劇人才培訓班”為巴蜀文旅走廊藝術合作品牌活動,已在四川連續舉辦三屆,今年首次在重慶舉辦,20余名四川的優秀中青年編劇來渝參加培訓。
培訓中,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邀請重慶市話劇院、劇80劇社、光榮之下青年劇團等四十余位演員們相繼演讀了話劇《一個獨居女人的三本書》、科幻話劇《雨水、玫瑰與最后的人類》、方言話劇《大英雄》、懸疑話劇《聯合抗敵歡迎晚會》、舞臺劇《山城莎士比亞》等5部2024年度“渝本計劃”簽約劇本。重慶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黃波、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編劇陳國亮作為特邀導師全程參與了演讀活動,與在場學員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劇本進一步修改打磨,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提升創作能力。

結營儀式中,四川省藝術創作促進中心(四川省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付春山回顧了川渝戲劇合作歷程,強調兩地以“巴蜀文旅走廊”為紐帶,持續深化藝術協同發展。他指出,川渝兩地已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機制,未來將共同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臺精品,推動川渝戲劇成為全國文化標識。

授課導師代表、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高城以“尋找個性化切入點”為主題分享心得。他強調,培訓通過“理論+實踐”模式,引導學員在選題策劃、人物塑造、結構創新等方面突破傳統框架,尤其要注重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等時代主題融入創作。

學員代表重慶市武隆區文化館戲劇干部高萬雄表示,“渝本計劃”為基層創作者提供了從靈感到舞臺的完整路徑,讓扎根生活的故事真正“活”了起來。四川傳媒學院青年教師歐璐表示,多日的密集培訓不僅學習了名家經驗,更通過跨地域交流碰撞出創作靈感。

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主任黃猛表示:“戲劇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軟實力’名片?!彼劦?, “渝本計劃”作為西部首個全過程劇本孵化項目,不僅獲得中央公服資金資助,還形成了“選題征集—編劇訓練營—編劇成長營—演讀試演—成果轉化”的閉環機制,為培育能寫出“渝字號”“重慶辨識度作品”的青年編劇提供了重要平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川渝合作,以“渝本計劃”為依托,以“戲劇房子”為基地,推動優秀劇本向舞臺轉化,并聯合四川藝術基金共建“成渝劇本庫”,打造區域文化IP。

隨著“渝本計劃”的持續推進,川渝兩地正以戲劇為紐帶,推動藝術創作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圖/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