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耀健
《小面》是王雨發(fā)表于《長江文藝》2025年2期的短篇小說,引起了影視界的關(guān)注。
王雨出版有《填四川》等多部小說,受到讀者關(guān)注和學界的好評。他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影視文學作家,他的電影文學劇本《戰(zhàn)爭的閃電》獲四川省文學獎,峨影廠拍攝為電影《年輕的朋友》公映。近年來,他在小說、影視、戲劇文學方面不斷耕耘,根據(jù)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船神》《產(chǎn)房》《碑》《英特納雄耐爾》在《中國作家》發(fā)表,話劇劇本《開埠》和京劇劇本《填四川》在《四川戲劇》發(fā)表,分獲田漢戲劇獎、楊升庵文學獎?!懂a(chǎn)房》已經(jīng)公映,《十八梯》《填四川之寧徙世家》《仙鶴》已獲國家電影局拍攝批號。

短篇小說《小面》,圍繞發(fā)生在山城巷“重慶小面館”的匾牌寶物失竊,講述了男女主人公俞吉發(fā)、佟燁尋寶的故事。俞吉發(fā)的曾爺爺是錢莊老板,寫得一手好字,有一天,他與摯友石庸儉喝得酣暢,借助酒力揮毫寫了“小面詠嘆”,道出小面起源于南宋,源遠流長。其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多端,一氣呵成,怒蓋印章,是一幅大氣的狂草。石庸儉是字畫店老板,精通鐫刻、拓片,他選用上好的松木板,在原木紋理上鐫刻下這幅狂草墨寶送給他,成為俞家的傳家寶。草書原件,俞老爺子未能討回,被愛好字畫的石庸儉收藏。得知“小面詠嘆”書法佳作,官員、士紳、軍人、商賈、三教九流、梁上君子、江洋大盜都覬覦原件。石庸儉絕不出售,并帶回老家。俞吉發(fā)爺爺說,“小面詠嘆”的流傳,久而久之演化成為有名的重慶小面,成為山城街頭巷尾的一道名特小吃。
祖?zhèn)鞯呢遗茖毼锸Ц`,俞吉發(fā)怎能不心如火焚?堂倌小妹、書法家伍大爺、棒棒李有生、小商丁帆、律師老米、石庸儉后人石明聰,這些看似不搭界的人,都被卷入了這起離奇的事件中。實際上,這些不同背景的人物身份,分別承載了不同個體的命運,反映了社會變型期的復雜人性,反映了作者設(shè)置和塑造人物的匠心。
王雨巧妙地使用文學懸念的手法,緊緊吸引讀者,維持著小說的戲劇性,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俞吉發(fā)、佟燁用排除法:書法家伍大爺擅長書法、拓片、鐫刻,興趣是不會說謊的;棒棒李有生常在山城巷攬生意;在保險公司做臨時工找俞吉發(fā)辦過保險的丁帆,離開保險公司后,在小商品市場賣百貨賣假古董,他父親患癌癥病重,急需要醫(yī)療費……匾牌寶物究竟是何人所竊,最后才知分曉。富有傳奇色彩的“小面詠嘆”匾牌,一開始就被提及,后面才知它的產(chǎn)生過程,滿足了讀者對情節(jié)發(fā)展和墨寶關(guān)切的期待心理。
小面是重慶餐飲的名片之一,不僅是最受山城民眾歡迎的面食,而且早已聲名鵲起,外地游客必須打卡品嘗的小吃。小說主要人物莫不與小面館有關(guān),俞家祖上破產(chǎn)后賣小面、開面館,走遍大街小巷;佟燁與俞吉發(fā)相識相戀,起點在小面館;棒棒李有生,更是小面館的???。作品在不同的節(jié)點,恰到好處地展示了小面的主料、調(diào)料、制作方式,挑動讀者的視覺和味蕾,使之由衷感嘆山城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起眼的小面館,則成為故事發(fā)展的大平臺,各色人物、中外游客猶如涓涓細流,不約而同匯集到這里,感受民俗風情,品嘗傳世食物。
作為熟悉重慶文史的本土作家,王雨的《小面》吸收了巴渝地區(qū)的生活元素。作品將本埠的主要景點山城巷、十八梯等展示在故事情節(jié)中,凸顯出歷史文化名城重慶的厚重根基。
《小面》緊貼時代,有故事,有懸念,采用疑云密布、奇事迭出的寫作手法,使讀者產(chǎn)生迷惑和好奇心。它雖然是小故事,卻展現(xiàn)了大乾坤,表達了新時期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作者簡介:
楊耀健,重慶文史研究會副會長,知名作家、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