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苔蘚森林》由美國知名森林生態學家羅賓·沃爾·基默爾所著,于2003年出版,此書兼具科普性與文學性,用19篇彼此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文章展示了作者深耕苔蘚研究的成果與獨特感悟。

思考“我們該以何種方式生存、如何與自然共存”是基默爾長期研究的課題,她在2015年聯合國大會上做過題為“治愈我們與自然的關系”的演講。同時,作為北美印第安原住民的后裔,基默爾是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一員,對家園的情感也是推動她從事森林生物研究的重要因素。《苔蘚森林》作為她的第一本書,搭建了一條通向大自然微觀世界的橋梁,讓人由此窺知細小的苔蘚也有溫度、有能量。無論多小,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天職。
苔蘚與森林的不解之緣
“苔花如米小”,苔蘚一族在自然界中一直以不起眼的微小形象示人,很難將它們與巨大的東西相關聯。但此書名為“苔蘚森林”,作者基默爾將體量相差如此巨大的兩者聯系在一起,這是基于她長年沉潛于此研究的發現。
提起苔蘚,我們通常只能想到“蘚類”這一書本上宏觀而模糊的界定,缺少對它們生動的想象。打開《苔蘚森林》,發現苔蘚也擁有豐富的品種:蛇苔、真蘚、鳳尾蘚……22000多個種類,且苔蘚家族的每一成員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基默爾在30多年躬身入林的實驗研究中,也對它們有著彼此不同的情感?!短μ\森林》其名像是一本科普讀物,但其中也不乏濃厚的文學性,筆觸細膩而生動形象。在寫到曲尾蘚時,基默爾聯系《跨城五姐妹》中的事例,探討了性別關系的不平等如何對其生命延續產生了重大影響;當筆鋒落于金發蘚時,又對它拓荒者和調停者的角色贊不絕口。如此細膩的描寫更顯示出作者觀察苔蘚所付出的時間與耐心,她用自己的細致觀察告訴人們,放大微觀世界其實只需要轉換視角這簡單的一步。當人們敬畏地、謙卑地俯下身去看那些比自己渺小得多的生物時,會發現它們其實用自己的智慧在運轉著一個“小宇宙”,不能因其弱小而否認,正是它們在守護著地球表面的生機。
雖然苔蘚叢的身形只有熱帶雨林的三千分之一,但它們呈現出同樣的運作機制,即垂直分層結構,所以怎么能說苔蘚叢不是一座森林呢?在這一微型的森林生態系統中,無數昆蟲的卵都在其間孵化成幼蟲,然后進食苔蘚的落葉,高處落下的脆弱的種子同樣在緩沖帶般的苔蘚森林中尋找自己的庇護所。薄薄的苔蘚森林,孕育著許多初級形態的生命,滋養著樹木,替外界暫時保管著一些潛在的能量,默默在后方為大自然編織著鮮艷的底色,維系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戴上“苔蘚色的眼鏡”認識世界
基默爾在書的開篇就提到,她逐漸開始戴上“苔蘚色的眼鏡”“苔蘚色”是一種苔蘚的視角,在自身固有認知里添加上別的生物的視角,其實是讀懂自然語言、學會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必經之路。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會為其行為烙上深刻的印記,基默爾作為印第安原住民的后代,天生帶有敬畏自然的認知。他們認為,只有當大腦、身體、情感和精神都對一個事物有了認知,才能算真正理解了這個事物。在經年累月的實驗時光中,放大鏡始終掛在基默爾的脖頸上,漸漸地,綠色盈滿了她的眼簾,所謂的“低等植物”由此占據了她的世界,如此親密的關系也讓她看待問題多了一個苔蘚的維度,即用苔蘚的思維去融入世界。
苔蘚的思維很簡單,就是順應自然賦予的使命,作為“初級生產者”,苔蘚一直都在完成著不起眼的工作:進行森林中的生態補位、消化擾動、達成平衡……因為本身太過微小又無處不在,其貢獻變得透明而隱形。“擁有會消解一樣東西的天賦主權,讓占有者更富足,卻使被占有者遭到消減”,相比于其他生物,苔蘚并不占有什么,相反,它可以與它們共生互利。清道夫、維穩劑,苔蘚總是無聲且適時地出現,慷慨地以己身推動自然的循環,這是學會攫取和掠奪的更高階生物不具備的能力,是它們遺忘的、自然曾經賦予它們的職責。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苔蘚雖然結構簡單,但卻十分堅韌,它以一種渺小之軀謀取強大的智慧。從高山到森林,從濕地到沙漠,哪里都有苔蘚的身影。苔蘚到底有多頑強呢?——它們可以根據需求來轉換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有些種群也有壁虎般斷尾求生的復制能力,在脫水休眠數月后只需一滴水就可以讓其復蘇……雖然留給它們的生存空間并不算大,也不完整,但優秀的適應力讓它們成為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物種,它們不僅見證著森林的興替,更是記錄著更大世界的更迭。作者在《苔蘚森林》的最后一部分呈現了苔蘚的商業價值,無知而貪婪的人類將這一承載著諸多智慧的存在暴力地挪作廉價之用,殊不知撬動的是地球上多么無可取代又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苔蘚森林》臺版譯本名為“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基默爾相信在遠古時代,萬物共用同一種語言,只不過這種語言早已被我們遺忘。對苔蘚世界的探索,其實是尋回萬物通用語言的一種方式,在與土地親密無間的相處中,聽見地球的心跳,也許人類能從自大的狂熱里驚醒,回想起先祖對自然樸素的歸屬與感激。不要漠視看似無用的價值,懂得共同維護家園生態的平衡、尊重比我們弱小但各司其職的生物,是苔蘚藉由基默爾之口向我們講述的道理。
文/董小玉 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