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系列文藝評論——評話劇《風雪夜歸人》之一
2023-05-30 21:08:49 來源:重慶文藝網

編者按:

1943年,《風雪夜歸人》由中華劇藝社在抗建堂首演。重慶市話劇院《風雪夜歸人》(2023版)是繼《霧重慶》后,又一部傳播抗戰戲劇文化,再現中國話劇發展黃金歲月的力作。4月末,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組織評論者們觀摩了該劇,并形成了系列評論。他們或從《風》劇的當代藝術手法,或從話劇的民族化,或從現代性上重新解讀,探討該劇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揭露人性扭曲的愛情悲劇

——觀吳祖光話劇《風雪夜歸人》

重慶師大文學院教授 彭斯遠

重慶市話劇院為了發揚我市悠久的話劇傳統,最近在渝中區抗建堂隆重推出話劇《風雪夜歸人》。該劇創作于1942年。與作家吳祖光此前創作的借古諷今、用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跡來弘揚民族精神的《正氣歌》不同,它雖然描寫優伶與官紳姨太的愛情悲劇,但卻巧妙地超越男女之愛的主題而提高到“人為什么活著,應該怎樣活著”的思想深度,從人格獨立、個性尊嚴角度,揭露了社會對于人性的扭曲和摧殘,表現了作為人的意識的一種覺醒。

提到人的意識覺醒,我們還不能不看到,個人在社會群體里,原本都是應享有尊嚴和自由的,因此他們具有反抗被他人奴役的健全心理。作為該劇主人公的京劇演員魏蓮生,出身極其貧寒,但在長期刻苦磨礪技藝而一旦唱紅之后,卻沾沾自喜,以結交名流要人為榮。當然,他也樂善好施,急人之難,卻透著居高臨下的自傲、自足和自得。隨著他聲譽的一天天擴大,其人格卻仍然被統治者踩在腳下。魏蓮生是一個好、壞思想兼備的性格復合體,這值得觀眾仔細咀嚼體會。

3

劇中另一主人公玉春,雖與魏蓮生同樣是戲曲演員,但她卻是法院院長蘇弘基的四姨太。她在優裕的物質生活中沒有感到絲毫的幸福。玉春還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別人用金錢換來的玩偶,這就如同關在籠子里的一只金絲雀那樣。的確,她從來沒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但是,當魏蓮生與玉春偶然交往之后,他們因相互吸引遂成為頗為信賴的知音。他倆后來雖然決意為爭取自由而欲私奔,可是卻被小人所阻而耽誤了整整20年都不能脫身。

劇中另一重要人物,自然是法院院長蘇弘基。他一邊以魏蓮生戲劇的忠實崇拜者自居,一邊又以保護者的身份放肆地踐踏魏蓮生的藝術和尊嚴。魏蓮生厭惡蘇弘基的無恥,但他還是只有以笑臉相迎。魏蓮生能在舞臺上認認真真演戲,卻不能在生活中昂頭做人。魏蓮生缺少的是人的自覺和男性的骨氣。當然,在玉春愛的感召和理想的啟迪下,魏蓮生終于恢復了男子漢的自我意識,而下決心和玉春一起外出潛逃,但這想法一直未能實現。

20年后,當魏蓮生和玉春再度相見時,正值漫天風雪,玉春在雪地里苦苦地尋找自己的心上人,而遠處似乎傳來了歸人那踉蹌的腳步,是不是他回來了呢?玉春忐忑不安的心總未能放下。如此“風雪夜歸人”的情景描寫,深刻地烘托了全劇主題。

4

另外,此劇還巧妙運用昔日重慶的戰火紛飛,官家群丑的紙醉金迷,倒行逆施,來反襯渴望自由與愛情的官家姨太和京劇名伶的相愛相守,這便是很值得觀眾仔細思索琢磨的一個作品意向。

《風雪夜歸人》,是周恩來非常關心的一個劇目。當時在渝擔任中共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曾經七次攀越重慶觀音巖的數百步陡峭的梯坎來抗建堂觀賞該劇。演出結束后,周恩來還和演職人員一起反復研究該劇的進一步修改等問題,如此就充分保證了該劇在渝演出的質量和對于觀眾的教育效果。因此,今天,重慶市話劇院重新排演《風雪夜歸人》,就是對觀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獨特樣式,其意義非同尋常。

5

重慶市話劇院對于話劇《風雪夜歸人》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除了劇情是原作者的精心制作之外,利用聲光化電的現代科技手段來處理的布景,始終充滿驚心動魄的感人效果。一般話劇,演員的出入場,大都在舞臺左右兩側,而此劇卻改變了這種一般化的模式。該劇利用舞臺上下左右的所有空間,非常立體化地將舞臺處理為不同的表演副中心。

譬如,在舞臺右下方,設一房間,主人公魏蓮生就常在這表演副中心里活動。在此房間的旁邊設一狹窄通道,這雖然在舞臺正中,但卻是供演員出入場的地方。在舞臺正中樓梯前的空地,卻是一個被四周建筑所包圍的天井。天井的上邊雖然空曠而空氣流通,但主人公魏蓮生卻常坐在一把藤椅上,被寒冷和漫天雪花所包裹……

另外,在魏蓮生屋子旁邊,還有轉彎的樓梯通往舞臺左上角的二樓門窗,女演員玉春就常從左上角開著的窗口旁出門,然后經樓梯而抵達右下方房間與魏蓮生相會。總之,呈現在觀眾眼里的所有畫面,都是有層次的立體化圖像,這與一般戲劇所呈現的平面化圖景完全不同,因而給人以極度封閉甚至死寂的感受。

如上所述,舞臺所呈現的多層次立體化圖像,猶如一個禁錮的世界,把主人公魏蓮生與玉春欲求爭取自由戀愛的心,束縛甚至捆綁得緊緊的,讓他倆絲毫感受不到一點自由。說得刻薄些,舞臺通過藝術匠心所安排的這個多層次的立體化圖像,就像一口活動著的棺材那樣,始終令人感到氣悶甚至窒息。

此外,濃郁的詩情,悠遠的意境,也是該劇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征。劇作家常常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賦予客觀景物以象征意義,從而給人留下一種含蓄雋永的藝術美感。這里且以戲劇的開端和結尾為例,來略作說明。

在序幕里,男主人公魏蓮生出現在凜冽的寒風所包裹的寂靜夜晚,而此刻的花園又是如此的破敗。他就在這兒痛苦地掙扎,這便順理成章地引出了充滿悲涼氣氛的全劇。而在尾聲里,戲劇以同樣的寒風、大雪、暗夜,來引出魏蓮生在對戀人的無限思念,和對于前途的一片迷惘。這給觀眾同樣留下了無限的懷念和感傷。戲劇用反復的此種情景描寫,來烘托“風”“雪”“夜”的意境,從而讓觀眾感到久久難忘……

末了,還需補充一點的是,該劇演出結束時,全劇20余位參演演員一絲不茍地誠懇謝幕,也表達了對于觀眾的尊重和服務的熱情。而這也都充分體現了藝術服務于人民大眾的藝術觀。

重慶市話劇院在我國戲劇演出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杰出戲劇團體。為了發展和繁榮我國的當今戲劇表演,我個人認為,在今天,除了繼續演出像《風雪夜歸人》這類傳統優秀節目之外,我們更應多多創作反映當今社會生活題材的嶄新劇目,讓藝術家們在舞臺上,用話劇形式講好當今的中國故事,如此定能更好推動我國話劇運動的進一步發展與繁榮。